為期三天的國家醫保談判于11月11日落下帷幕,“幾家歡喜幾家愁”的場景仍在上演,今年抗腫瘤藥無疑是其中最受關注的領域之一。據業內透露,此次談判涉及一批創新藥,包括PD-1單抗、BTK抑制劑、PARP抑制劑、ADC藥物等多款產品。通過初步形式審查的271個品種中,有19款首次參與國談的本土創新藥,其中60%以上是抗腫瘤藥物。
目前醫保談判已成為創新藥放量的重要催化劑。而隨著人類壽命的提高、國家人口結構的變化、以及醫療衛生總支出的持續增加,抗腫瘤用藥市場必將進一步擴容,而在企業的不懈研發與政策的不斷支持之下,腫瘤藥在市場中的份額也將不斷上升,并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音視頻資料等應當全程留痕、可追溯,并向省級監管平臺開放數據接口,保存時間不得少于15年。
近期,米內網應時發布了《抗腫瘤用藥市場研究報告》,對我國腫瘤總體市場環境、市場需求,各類型腫瘤藥的銷售額及其成長性進行了分析,力求幫助市場依據抗腫瘤藥領域的翔實數據與深度分析,作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決策。小編為大家梳理了報告中的數據亮點,讓我們一睹為快吧!
終端腫瘤治療需求擴容
圖1:2015-2019年中國衛生總費用增長及占GDP比重情況
數據來源:中國國家統計局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鄉居民健康意識日益增強,以及受物價逐漸上漲等因素的影響,中國城鄉居民的醫療保健支出逐年增加,將為抗腫瘤藥物市場的發展帶來支持。
圖2: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支出變化
與此同時,消費觀念的轉變和消費需求的提升,也在促進我國抗腫瘤藥物市場擴容。2015-2019年間我國居民的消費支出中,醫療保健的消費支出占比在不斷提升,由2015年的7.41%增長至2019年的8.82%。我國居民對健康的重視將進一步提高我國居民對腫瘤等重大疾病治療的積極性,從而進一步促進抗腫瘤藥物市場的發展。
醫保覆蓋更全面,更深入
通過政府的不懈努力,城市/農村基本醫療保險已由2004年約10%的覆蓋率擴大到2009年的約94%,2013年約100%覆蓋。醫療保障的加大,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有利于提升腫瘤患者的治療率,從而推動抗腫瘤藥物市場的發展。
表1:中國城市/農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覆蓋率變化
數據來源:《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注:2012年開始,部分城市統一實行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參合人數有所減少。/b>
同時,醫療衛生機構總的數量不斷增加,醫療衛生資源日益豐富,為我國醫藥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基礎保障。衛生醫療機構的增長為我國腫瘤患者就診提供了便利,醫療資源的日益豐富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腫瘤患者的就診率和依從性。
表2:中國醫療衛生機構數量變化(個)
數據來源:中國國家統計局
“海歸”助力研發,資本打“雞血”
隨著國家醫藥創新政策環境的持續改善和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眾多制藥企業在抗腫瘤創新藥研發上大量投入資金人力,在新藥研發方面的地位顯著提升。近幾年,我國抗腫瘤藥物研發企業數量不斷增長,不少創新型研發企業由海歸人才創辦,這類人才帶來的新技術帶動我國整體研發水平的提升。同時中國醫藥制造企業研發投入力度也在不斷加大,研發費用增速高于收入和利潤增速;其次,資本市場方面,大型醫藥企業針對創新藥的研發進行的并購案例數增多,VC/PE對創新藥的關注度攀升,一級市場投資活躍度顯著提高,有大量投資機構、投融資中介機構設立專門部門和團隊關注醫藥領域投融資。政策方面,2008年,依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國務院組織實施了“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綱要》提出通過專項的實施,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市場競爭力的創新藥,建立一批具有先進水平的技術平臺,形成支撐我國藥業自主發展的新藥創新能力與技術體系,使我國新藥創制整體水平顯著提高,推動醫藥產業由仿制為主向自主創新為主的戰略轉變?!爸卮笮滤巹撝啤笨萍贾卮髮m椬?008年啟動以來,立項1,900余項,中央財政已累計投入近200億元,引導地方財政、企業等其他來源的資金投入近2,000億元。截至目前共產出38個1類新藥。其中,在2018年新藥專項共有9個1類新藥通過上市審批,其中就包括抗腫瘤藥物信迪利單抗注射液。先進技術平臺的創建,為我國抗腫瘤藥物的研發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熱門靶點:藍海變紅海
近年來,第一款PD-1抗體的獲批正式拉開了當代腫瘤免疫治療的序幕,腫瘤免疫遂成為醫藥領域的主旋律之一。PD-1抗體單藥使用正在越來越多的腫瘤類型上攻城略地,基于PD-1抗體的藥物聯用也逐漸成為腫瘤臨床試驗的主流思路。除了繼續挖掘PD-1/PD-L1靶點的價值之外,學術界和工業界也在不斷探索新的腫瘤免疫靶點,尋找新的高地。第一波的探索比較直接,基本還是集中在T細胞表面,包括Tim-3、LAG-3等免疫檢查點,Genentech等少數掌握大量基因文庫資源的公司則不限于這個層面。而隨著研究的深入,工業界也逐步把目光轉向固有免疫和免疫系統的更多方面,探索更復雜的免疫調控機理,開發不限于抗體和細胞因子的更豐富的治療方法,如CDK4/6抑制劑,嵌合抗原受體(CAR)T細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另外,還有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 2)等熱門靶點,也成為藥企紛紛投入研究的對象,很多熱門靶點形成“一片紅?!钡母偁帒B勢。這是因為出于商業生存和發展的考慮,許多初創公司都選擇了風險較小、研發速度更快的me-too藥物,其中包括緊跟國際前沿的細胞療法。在me-too藥物中,數量最多的類型包括靶向CD19的CAR-T細胞療法,針對EGFR或HER2的靶向療法,以及PD-1/PD-L1單克隆抗體。但僅專注于me-too藥物的開發可能會降低資源使用效率并阻礙長期創新。隨著市場的更加成熟和自我調節能力,在同類藥物競爭激烈的環境下,有限的市場份額可能會降低me-too候選藥物的吸引力。政府的政策調整,例如醫療保險改革而降低利潤幅度,以及監管機構對于未來新藥研發證實較現有治療藥的優效性的上市要求,會進一步促進具有最佳潛力(best-in-class)藥物的研發。